事情的來由是這樣的:
在一個月黑風高或者大雨滂沱的周日晚上,當大家還在為周末已經結束,明天就是周一而惆悵不已的時候,突然一個有趣的東西出現了。一個名為“當你打開這個,你與微信的故事就這樣發生了”的鏈接出現在一部分人的微信里。
要知道好奇心是推動人類社會文化發展的第一動力,點擊打開,然后又跳出一個名為“2016微信公開課PRO版”的H5,幾番點擊之后,朋友圈瞬間炸了起來,不停的在刷屏自己玩微信以來的歷史:什么時候注冊的,第幾個注冊的,第一條朋友圈是什么時候發的,第一個加的好友是誰,發了多少紅包收了多少紅包,加過多少好友等等一系列個人隱私信息。說到用戶隱私信息,嗯,我又突然想起了之前某某互聯網公司反控告騰訊非法獲取用戶信息的那件事了。
先不說隱私不隱私,畢竟是用戶自己自愿刷上了朋友圈的,而且整件事也沒有人感覺有什么不妥。然而,這個并不是重點。
隨后,另外一件事更是把這個H5推上了高潮。不知是哪里傳來的謠言,說這個“2016微信公開課”鏈接是個病毒鏈接,它會盜取你的微信號,獲取你手機里的數據,然后再轉走你微信跟支付寶里面的錢。
好可怕啊,嚇死寶寶了,這公開課來得是這么突然,這謠言也是來得像龍卷風一樣,朋友圈再次炸開了花了。然后一群被嚇到的寶寶們開始各種解綁銀行卡提取現金什么的,聽說微信的后臺也被這突如其來的解綁潮嚇到了,馬云爸爸也不知道為何無故躺了槍。
辟謠
緊接著,大家都跑去了微博求證了,在這個熱門話題下,以一個技術宅為首的辟謠微博出現了。然后朋友圈又是被一陣辟謠風刷屏了。當然了,像這種高安全級別的事件,最終還是得騰訊官方出來發聲才得以安定民心。沒過多久,騰訊也發布了辟謠的聲明。事件在此再次被推上了高潮。
演講發布會
最后,第二天,在大家拖著周一綜合癥去上班的時候,一篇“微信之父”公開演講的文章洋洋灑灑一大篇,出現在各個新聞平臺跟微信公眾號上。這篇在我自己看來有點自夸自傲意味的演講文章其實也就是說了一個重點:“微信要推出新的公眾號類型了,它叫應用號”。
陰謀論
我們來整理一下整件事的思路:H5的出現,事件出現小高潮——刷屏;謠言出現,熱度達到頂峰;民眾跟官方的辟謠,劇情峰回路轉,高潮迭起;最后引出新功能的發布……
為什么我怎么看這都像是一場炒作造勢的事件呢?
我們先來簡單的了解一下“炒作”
此處借用一下強大的度娘,“炒作”一詞最精準的定義,應該是指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佳的創意和最低的成本,最終實現的最大化的傳播效應。而企業炒作,則是有意通過透露某種似是而非的緋聞或異常情況來吸引傳媒報道的一種商業公關行為。
炒作其實是一種擊中受眾心靈要害敏感區的行為,也就是通常說的痛點。炒作的特征是故意的引發爭議,讓話題在短時間內快速大量的流傳于各大網站報章頭條,借此為自己所要宣傳的內容,從而達到最終目的。
如果用陰謀論來分析微信此次事件,說它是一次炒作也是不無道理的。微信公開課,用戶與微信的故事,首先用情懷這一招,已經吸引了大部分用戶的關注并產生第三方的自主傳播,然后再故意的設置了一個“爆料”,以“病毒盜號”“竊取資金”等關系到用戶切身利益的點,從而讓傳播得到進一步的擴散,再由“懂技術”的用戶以及官方的一一辟謠,再次讓更多的人關注并參與到這件事來,最后,順水推舟,之前的鋪墊,之前獲取的關注,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宣傳產品的新功能。
炒作有好壞
嗯,以上只是我個人的YY,作為一個陰謀論者,還常年被普勒公關的同事不停的灌輸教導著各種炒作各種事件營銷的案例,倒是讓我對網絡上的各種熱點要聞的真實性都習慣性的懷疑揣測一番了。
另外,恐怕有不少人對“炒作”二字也并無好感,但是萬事都有兩面性,炒作就是把雙刃劍,運用好了能起到很好的宣傳和美名,運用不好反而會讓目標客戶反感,這也是為什么現在很多無下限只想著吸引眼球的二流炒作營銷普遍讓大家很反感的原因。
文/普勒公關—蛋蛋君 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
【上海邦行廣告——專注廣告策劃,公共關系,品牌策劃,方案執行,會務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