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經典問句是“我產品已經上線了,在哪里能融到錢?”
然而有錢就一定能成功嗎?昔日大黃蜂和滴滴快的的燒錢大戰中,大黃蜂的補貼力度絲毫不輸給另外兩家,三方也一度對外宣稱自己是“上海打車軟件NO.1”,但巨額燒錢之后,滴滴快的合并,大黃蜂卻不再是對手,錢燒完了難以為繼,最終被快的收購,品牌就此退出市場。
大黃蜂沒能創業成功,因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面對競爭對手蠶食市場,只一味投入人/財/物力,跟對方打消耗戰,沒有借助既有優勢通過營銷手段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營銷四板斧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說法早已備受質疑,如今這個消費者選擇多樣化的社會,各類商品和品牌浩如煙海,初創企業不弄出點動靜,根本吸引不到大眾的眼光。
怎么才能“弄出點動靜”呢?我們盤點了一下近期營銷事件,看看成功者們都是怎么玩的:
第一招:賠本賺吆喝
6月6號,“杭州、北京兩地試點無人超市”的新聞引發熱議,相關討論充斥媒體版面和社交網絡。“人性測試”社會實踐的背后,其實是螞蟻金服旗下芝麻信用平臺的一次營銷宣傳。
從營收上看,芝麻信用這筆投放當然是虧本收場,據官方披露杭州超市實收貨款不足80%,虧本數千元,北京則損失更多,更不用說各大媒體和KOL的宣傳費用了。
但從傳播效果看,這無疑是一次相當成功的事件營銷。在百度搜索“杭州無人超市”,有超過511萬條相關內容。
遺憾的是,“賠本賺吆喝”型傳播手法只適合于不差錢的巨頭企業,普通創業者很難模仿。
效果指數:★★★★
模仿指數:★
第二招:燒錢攬用戶
滴滴快的合并后,兩巨頭如虎添翼,迅速推出“滴滴快車”“滴滴順風車”等專車類產品以蠶食市場,其中為推廣快車而策劃的“橘色星期一免費打快車”活動,通過在周一免費請用戶乘專車的方式,取得了拉新成功。
據媒體報道:5月25日,“免費坐快車”的第一天,“滴滴快車”當天的總訂單達到了215萬單,超過了之前全國所有專車服務商的總訂單量,遙遙領先中國移動出行市場。
但對創業者來說,這并不是可供借鑒的最佳樣本,滴滴官方透露,持續四周的活動總投入達10億元,如果背后沒有騰訊這樣的大金主,這種大額燒錢的做法還是謹慎參與吧。
效果指數:★★★★
模仿指數:★★
第三招:友商大戰,撕撕更健康
從“友商”到“友傷”,競爭對手之間當面大戰背地捅刀的做法層出不窮。表面上看兵戎相見的場面讓企業面臨損兵折將的風險,但更多時候大眾抱著“看熱鬧不嫌事兒大”的態度從旁觀戰,反而對品牌傳播起助推作用。
近期加入“撕逼軍團”的“友商”名單中,京東和天貓兩家電商一定榜上有名。
今年618,京東卯足全力,籌備“618 party on”打折促銷活動。除了聯合商家3億的現金加紅包大禮,更是花大價錢在戶外、電視臺、視頻網站等各大媒體上進行廣告投放。
而此時,天貓將微博做為主戰場,承包了多個廣告位大肆宣傳“年中大促”活動,更打出“品牌自營拒絕翻新”的口號,疑似矛頭直指前段時間京東網店銷售翻新手機被曝光的消息,可謂“神補刀”。
說到“撕x”,另一個不能不提到的品牌是小米,最近,小米和樂視的微博大戰甚囂塵上,而回顧從前,與雷軍打過口水戰的大佬不止賈躍亭一個,格力的董明珠,大神手機的周鴻祎,都曾與雷軍坐在辯論桌的兩端。
是pK還是炒作已不重要,在這個注意力即影響力的時代,“一戰成名”已經成為不少企業自我營銷的手段。但還需奉勸一句,“撕x”是個技術活兒,玩不好會弄巧成拙的。
效果指數:★★★
模仿指數:★★★
第四招:與民同樂的粉絲營銷法
在視頻發布網站嗶哩嗶哩上,“循環向,雷軍鬼畜英語”的播放量接近200萬,一度刷屏朋友圈和微博熱門話題。除了雷氏英語“are u ok”街知巷聞之外,小米在印度舉行新品發布會,產品走出國門的品牌信息也傳播到了大眾耳朵里。
14年春節期間,朋友圈被一個叫做悟空的理財公眾號刷屏,通過“注冊領取體驗金”、“分享好友漲利率”、“隨用隨取”等方式吸引用戶,微信強大的傳播力和用戶關聯度使其迅速刷爆了朋友圈。粉絲互動和用戶營銷讓悟空理財取得了成功,目前悟空理財的月交易額已經突破10億。
隨著消費者對廣告的排斥日益加深,傳統的通稿和pR稿件已經不好使了,放下架子與民同樂不失為一個宣傳品牌的好方法。
效果指數:★★★★★
模仿指數:★★★★
(奇笛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