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篇前,我想問你一個問題,你是如何理解社會化營銷的?
當看到這個問題時,你一定在不斷搜刮大腦里對社會化營銷的印象,然后編織語言,回答你的看法。我大膽的對你的答案進行猜測:社會化營銷就是通過社交媒體,最為熟悉的微博微信進行一系列的營銷活動,最終完成他們想要的營銷目的……事實好像如此,從2009年微博興起,到2010年企業磨拳搽掌大舉微博營銷的旗幟插進所謂社會化營銷的領地,然后進入2013年,在普遍認為微博沒落,微信崛起下,又將旗幟拔掉重新戰斗,在微信上圈地,建立自己的王國。這個戰爭一直延續到現在,并無休止的上演。
期間,我們見到了無數次戰役,也看到了少數勝利者的高歌,但始終沒見你的身影,不用擔心,99%的企業和你一樣,都隱藏在陰影底下,真是殘酷又保持希望。
然后,我們不斷采用各種手段企圖擺脫陰影的困擾,比如早前大家急忙上微活動,希望能用大獎+轉發@三個好友的機會產生漣漪效果,結果收獲了一大堆僵尸粉和打雞血的自嗨情景...但大家樂此不彼因為都這么做,到后面微信的集贊、大轉盤等等同樣如此……
到現在,同樣也希望能通過微博話題和現在火熱的H5,以及各種賣萌無節操、樂呵段子的文案試圖博取用戶的歡心,通過瘋狂的借勢、無底線的公關、惡營銷贏得局勢。但事與愿違,高潮過后,集體又陷入空虛.,總覺得缺少了什么,然后秉著做了再說的理念,不斷循環。
肯定的是,我們都認為這就是社會化營銷。
以上僅是粗略的對我們經歷的社會營銷進行描述,我無恥地談了不知所云的東西,要是看到這里,一定要為自己的耐性持最高贊賞。現在開始進入我今天要闡述的主題[重新審視社會化營銷]。
我不打算急著給社會化營銷進行定義。我們不打算從什么是社會化營銷?為什么要接入社會化營銷?……等等一系列符合我們行為邏輯的問題開始,當然網上大量的文章和不少書籍也對此給出了一些答案。但你是否發很多作者都在以社會化媒體、社交網絡為中心進行釋義和過分解讀,而幾乎沒有從社會化開始進行思考和給出答案。所以,回答源頭,以我們息息相關的社會化開始,重新審視。
什么是社會化?
社會化是一個很大的概念,對于不同社會、不同國家會有不同的定義。總體來講,社會化即是個體逐漸從自然人過渡到社會人的過程,期間以所處社會的文化、政治、經濟技術、信仰、價值觀、制度規范、道德等一系列人為核心因素進行社會人塑造。這里并不難理解,早期我們的祖先都是混跡在叢林草原靠采集捕獵為生,和其他動物沒什么區別,不過在大約9500年前開始,他們厭倦了每天這種勞作狀態,然后才開始圈地種植養殖,并在這個過程需要建立大家都認同的文化、信仰等信條來維持構建的部落,城市、國家……社會也因此誕生,按照這種原理一直延續到今天我們活著的社會。但請注意的是,社會化是一個雙向的過程(這點社會化媒體傳承了其核心特點),社會塑造了人(智人),人也改造了社會。
社會化的核心是什么?
核心當然是人,這點毋庸置疑。我們每策劃的一次營銷戰役、每選的一個媒體、每設計的一張海報、每寫的一句文案……都是以受眾出發進行設置。注意的是在人的背后,核心是依附在人身上文化政治、價值信仰、制度規劃、道德等等的社會化元素。因為這些才是真正影響和塑造了我們的角色和內容。而其中承擔社會化的影響力橋梁則是我們所在的國際地區、社團、媒體、企業單位、學校、家庭……里面的關鍵人則作為指揮官和話權者,而這些橋梁也是基于社會化元素進行構建的。
社會化是動態的
這點彼此都能達成共識。人類經歷了原始社會、農業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盡管期間存在交替變化,但人類毫無疑問的將社會化推向另一個階段。隨著社會發展或改變,社會化也會發生變化,里面的元素也在不斷摒棄、融合和推新。比如我們所說的傳統媒體和社會交媒體。傳統媒體前幾年正經歷社交媒體的挑戰,顯然現在傳統媒體業已勢弱,社交媒體的雙向性、社交性、人性化的屬性賦予其更強的社會化推進作用。但傳統媒體和社交媒體都是社會化橋梁中的一部分,所以我把它們都稱為社會化媒體(后面我將進行闡述),說到這里,你肯定要反對了。
社會化營銷包含傳統營銷與現在大多數人所說的社會化營銷
基于前面的闡述,現在才真正開始審視社會化營銷。正如前面所說,大多數人認為社會化營銷是基于我們目前的社交媒體(微博、微信、),社交網絡(豆瓣等),通過設定符合用戶體位的話題和創作內容等一系列營銷活動,達到影響用戶使其對品牌產生好感甚至是做出購買的行為。其實是狹義的說法。一是,我們將社會化營銷只定義在線上,而忽視線下也同樣擁有社會化的因素,甚至線下的社會化營銷影響力更大。如果線下活動策劃更具人文,符合現在人們追求的個性、創意、公平、有愛、快樂、公益等人們追求的生活態度和精神元素,那么它同樣能起到反哺社交媒體(網絡)的擴大作用,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NewBalance 14年在上海策劃的百人夜跑,倡導的是現在人們追求健康運動的積極生活態度,當時該活動在微博火得不行了;二是社交媒體/網絡,是目前我們所處的社會化中的一部分,但它并完全取代整個社會化營銷的作用,因為影響社會化的媒體不只是社交媒體,還有傳統媒體。所以第三,傳統媒體被忽略了。在整個社會化系統中,雖然傳統媒體向剛剛所說的勢頭已削弱,但其影響力仍能掀起地震式的效果,正如你看到張太體、蒼白體都在利用傳統媒體進行影響力推廣,當然這種舉措并不值得提倡。
因此,基于上面所說傳統媒體也是社會化媒體的一部分,傳統營銷也屬于社會化營銷的一部分。可能你還未必清楚。我們來看看,傳統營銷是在社交媒體還未興起前主導營銷界的,營銷人通過簡單、粗暴、單一的方式重復進行乏味的營銷活動。不管用戶喜不喜歡推了就行,反正他們也得不到有意見反饋,反饋了也要等下次的調研或者是直接看銷售結果。這里很關鍵的一是推送的內容,并不考慮用戶的感受,這樣就影響了整個營銷活動的效果;二是用戶的感受無從快速得知,因為所處的社會化中,電視、廣播、紙媒不具備反饋的技術(只能用用戶反饋卡來搜集,說真的你有寄過嗎),在社交媒體的出現,正好彌補了這點;所以三是、社交媒體釋放了用戶的聲音,并學會用聲音或收集其他聲量和品牌對話及說出以前調研時不會說出的結果,而現在營銷人可以通過大數據工具提前掌握用戶的信息或者進行營銷活動監測來進行策略調整。技術在社會化營銷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傳統營銷積累的營銷理論在今天得到延續,我們每次的所謂社會化營銷都離不開4p,離不開洞察用戶,了解企業產品和品牌(但大多數品牌還是被借勢打敗了);我們策劃的活動都基于品牌的調性進行,在此框架下的創意、文案、設計都延續著這些邏輯。所以社會化營銷應該是包含傳統營銷和我們所說的社會化營銷的。只不過是我們現在所處的社會化中不是傳統營銷主宰的時代,而是社交媒體。但其并不就消失了,而是還繼續影響著。傳統營銷和我們所說的社會化營銷其實沒有根本區別。只不過,我們所處的這個階段,為了引以為豪將它區隔罷了。
社會化營銷應該是推動品牌走向金字塔頂端的
我們回到前面所談到的社會化動態,不管哪個社會。人們都希望所在的社會能滿足其理想需求,即在滿足一切生理情況下,能滿足其愛、尊重、表現的需求。細點來說就是整個社會應該能提供他所能追求個性、愛的表達、正義公平、獨立思考、獨立人格、有趣快樂等正向的環境。品牌亦如此,我們在塑造品牌的時候,同樣希望能得到用戶的關注、尊重和熱愛。也就是賦予與用戶相同的人格化甚至是能改變用戶的人格化。恰好社交媒體和社交網絡能協助品牌完成這個使命(社會化發展亦如此),社交媒體提供了品牌和用戶平等對話的權力和用戶選擇和表達的權力,他們能通過社交媒體了解品牌,傾訴品牌而品牌也能通過社交媒體傳達與之匹配的文化價值的品牌信息,塑造更高的形象和完成忠誠愿望。很遺憾的是,目前很多品牌選擇在毫不理會帶著傳統粗鄙的方式推送用戶并不關心甚至鄙視的內容,還有一些大家稱為的惡營銷和無底線公關。例子就不舉了,每天都在上演。如果品牌真正想獲得用戶的喜愛,那么應該思考自己的價值文化是什么?每一次推廣能否給用戶帶來人格上的改變和影響。
說到底就是,品牌要想走向金字塔頂端,需要的是一種能給社會化帶來推進的作用,一種社會責任。通過真實而正向的精神去改變用戶所處的狀態。比如converse一直在宣傳年輕人應保持獨立、保持自我個性的品牌態度;可口可樂一直在宣傳生活就應該分享快樂的態度,蘋果則是宣傳獨立思考的人格和追求極致的態度……這些大品牌無論是在傳統營銷時代還是大多數人所說的社會化營銷都保持著這種品牌人格,并不斷推廣和升華,結果是它們受到用戶的熱愛或追隨。看到這里,你也許覺得不可能,因為現實不允許。正因為大多數人不愿改變現實,所以才被各種打雞血的其實沒有什么區別的營銷概念給迷惑了,什么大數據營銷、概念營銷、借勢營銷、KOL營銷……
綜上,基于我的認知、理解和思考下,對社會化營銷進行了重新審視,可能扯得好遠,但感覺好像又很近。但我始終認為社會化營銷不管是在傳統時代也好還是社交媒體時代也好,甚至是未來的什么時代也好,都能給用戶帶來正向改變的,那么這個品牌會隨著社會化動態跟著進階,不會終止于某個社會化階段。
(轉自微信公眾號:知更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