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S供圖
中國今后38年累積養老金總缺口的現值相當于目前GDp的75%。近日,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在國際金融論壇2012學術報告會上發表了這樣的觀點。他認為,中國國家資產負債率最大的風險是養老金問題。
有資料顯示,截至2011年底,全國60歲及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接近1.85億人,占到總人口的13.7%。而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還將進一步加深。到2030年,中國65歲以上人口占比將超過日本,成為全球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的不斷強化,養老基金的支付壓力將越來越大。
老齡化撕大養老金缺口
老齡化社會狀態下老年人口的激增是撕大養老金缺口的重要力量。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制定的標準,養老金制度被視為是中國政府為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關鍵與核心之舉。這一制度所設定的基本框架是,養老保險由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兩部分組成,社會統籌由單位負擔繳費,目前為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20%,個人賬戶則由職工個人繳費,繳費比例為個人工資的8%。
而與之相關的養老保障體系于上世紀90年代開始逐步建立以政府養老、企業年金、個人養老為三個支柱的養老保障體系,中國的現狀是只有社保這一根柱子高高挺立。大都會人壽中國首席執行官貝克俊介紹,在美國,養老金總資產20多萬億美元中,政府養老金占比12.5%,企業年金占比64%,個人退休賬戶占比23.5%。而到2010年底,中國的養老金總資產2萬多億元人民幣中,政府養老金占比89.5%,企業年金10.5%,個人退休賬戶幾乎沒有。
中國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透露,近10年來,中國基本養老保險的財政補貼已經超過了1萬億元,老年人口的撫養比到2011年末已經上升到122.23%。
養老保險制度存設置漏洞
在高級經濟師吳維海看來,享受養老保險人群數量劇增并不是養老金缺口主因。吳維海向《中國企業報》記者透露,真正的原因是養老金保險制度設計本身,造成養老金繳存和增值保值的不足、養老金管理的浪費和漏洞等。養老基金繳存的數量不足和實施時間短,很多臨近退休或享受養老保險的人沒有繳納足夠的保險金;加上養老保險金使用困境等導致養老保險金不足。
另外,當前養老保險制度實質上是機關、企業和農村三軌制,資金的缺口來源大部分是制度設置而產生的后遺癥。
吳維海表示,全國現有財政供養的公職人員不下5000萬人,也有說法是近億人。平均計算,若他們一人月工資按3000元,一年一人應該繳養老金保險費7200元(其中個繳2280元),扣除人數、工資演變等因素,僅以近20年概算,全國機關事業單位欠繳養老金保險費至少在數百萬億元以上。事業單位和公務員不交費,但是退休后拿的養老金高于企業;同時財政無資金投入,加上養老金增值機制不健全等因素,導致養老金缺口巨大。
專家:優化養老保障結構
曾有專家指出,養老金一旦出現缺口,可以通過財政預算進行彌補。實際上,許多國家對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實行財政兜底。例如,2011年,巴西社保基金缺口400億雷亞爾,赤字部分由政府財政來平衡;2012年,俄羅斯退休金缺口達到1.75萬億盧布,國家財政進行補助;2012年,法國養老保險缺口52億歐元,政府對社保赤字進行財政補貼;墨西哥規定,對符合條件的職工,在個人賬戶積累資金不足以達到國家確定的社會最低養老金300美元時,由國家財政補足。
但對于中國而言,當前養老保險制度所面臨的挑戰,不光是資金缺口,還有養老保障結構的調整。
吳維海認為,可根據預測的人口基數,運用動態倒退解決策略進行解決。如逐步實行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繳納養老保險或財政補貼解決其保險規模;加強養老保險管理機構監督與管理;提高養老保險的增值和保值管理與監督;提高在職人員的保險比例和單位承擔比例等。
同時,還可以探索社會融資參股的保險實體經濟運行高收入的重大項目;給予保險資金特殊政策,如允許參股銀行等高收入行業或國家重點項目,提高保險投資的回報等。
此外,專家認為,盡快推出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試點也可解決長遠的養老財政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