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打破美企壟斷歷史》》》上海公關公司《《《
聯想一直在等待的那一天終于到來了。
美國當地時間10月10日,數據調查公司Gartner發布報告:聯想集團(微博)(0992.HK)三季度取代惠普(微博),成為全球頭號個人電腦(pC)制造商;聯想的市場份額創紀錄地上升至15.7%,超過惠普0.2個百分點(數據詳見表格)。
包括華爾街日報、路透社等媒體在內,外界普遍評價,惠普在全球個人電腦市場上長達六年的霸主地位終結。同時終結的,還有美企壟斷pC業龍頭的歷史。
惠普的初步反應頗為激烈,其一反常態地發布聲明稱Gartner的統計不完全:雖然業界流傳有各種各樣關于pC市場份額的報告,但有些報告不全面,沒有將pC市場的全部產品包括進去。IDC的分析報告包括了非常重要的工作站市場,因此更為全面。
IDC是Gartner的主要競爭對手,10月10日其同樣發布了全球pC發貨數據,并將惠普仍列在行業第一的位置。在IDC的報告中,惠普以15.9%的市場份額,領先聯想0.2個百分點。
所謂工作站,屬于高性能的專業級個人電腦,常常包含有兩塊甚至更多塊CpU芯片和許多顯卡,被用于動畫片制作和建筑設計。據華爾街日報報道,IDC此前的統計中,很少將工作站列入pC范疇。
連續14季超行業增速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長楊元慶11日說,雖然pC市場的競爭十分激烈,但我依然深信,在這個領域還有持續獲利的增長空間。
據Gartner和IDC統計,今年第三季度的pC發貨量較上年同期(同比)下降了逾8%,至少是2001年以來的最大降幅。IHS iSuppli也發布報告預測,今年全年pC發貨量將出現11年來的首次下滑,降幅為1.2%。
前四大pC企業中,唯有聯想市場份額在增長,第二位的惠普、第三位的戴爾(微博)和宏碁(微博)都在下滑。
根據IDC的統計,聯想已連續三年在全球主要pC廠商中保持了最快增速,連續14個季度超越整體行業增速。
至于聯想和惠普之間在pC領域的差距為何得以在近幾個月迅速縮小,IDC和Gartner的數據給出了解釋這主要源于聯想9月份并購了巴西CCE公司,提升了聯想在巴西這個全球第三大個人電腦市場的業務規模。
自2004年并購IBM(微博)的pC業務后,聯想集團去年以來再度發力并購,相繼在日本、德國、巴西等地出手并購。
聯想的供應鏈成本
只是競爭對手的一半
全球pC市場的激烈競爭以及過低的利潤率,使得惠普和戴爾開始尋覓轉型,也被視作聯想后來居上的原因之一。
惠普對待pC業務一直態度搖擺,之前一度考慮剝離業務;戴爾曾是全球pC業老大,但近年向服務轉型,只追求較高利潤的pC業務,不再強調規模;宏碁雖也專注pC業務,但是因自身政策混亂,眼下還處在調整期。
此外,有論者指出,就像很多在國際競爭中脫穎而出的中國IT硬件企業一樣,聯想的另一大競爭力在于供應鏈。正常情況下,聯想的供應鏈成本只是競爭對手的一半。
據新華社報道,近5年來,聯想集團通過一系列國際化布局調整,全球供應鏈成本降低了50%,交付效率提高了117%,現金周轉率提高了14%。在Gartner有關供應鏈的最新排名中,聯想上升至全球第35名。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領導力研究中心研究員秦合舫告訴新華社記者,聯想的崛起,深層次看,是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使然,國際分工的規律所致。
pC+時代的難題
有市場分析認為,pC低毛利率情況下,追求規模意義不大,應該轉而追求利潤;坐上冠軍寶座,聯想要做的是如何帶動pC行業的創新和擴張。
聯想無疑已在思考這一問題。
楊元慶今年初提出了pC+戰略。除了pC業務,聯想集團還要做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智能電視等移動互聯產品。楊元慶稱,聯想將邁向pC+時代,已經制定了一套明確的戰略,在pC+領域全面布局。
早在2011年1月,聯想便成立了移動互聯和數字家庭業務集團(MIDH)。但目前聯想的手機、智能電視還主要在國內銷售,平板電腦則已在海外銷售。
盡管進入移動互聯產品市場有點晚,但聯想目前的產品銷量不俗。市場調研公司賽諾此前發布的報告顯示,聯想手機在今年6月超越諾基亞(微博),以11%的市場份額躍居中國市場第二。
但僅此,顯然難令聯想安心。
pC+時代給聯想出了一個難題,面對著更加快速的節奏,如何控制好供應鏈。據說,劉軍所領導的MIDH近乎苛刻地在不斷壓縮端到端的庫存,使得他們在最短的時間內,可以讓用戶拿到最新的材料成本,這樣才能保證聯想手機的性價比。
有一種說法是,聯想明星機型A60從產品定義到上市總共只花了5個月,而按照當時智能手機的開發復雜性,一般都需要9到12個月。
不過,在移動互聯網領域,除了對供應鏈的掌控,產品研發和設計創新更為關鍵,蘋果、三星(微博)等好手就是以此取勝。聯想要做的,還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