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最大招商項目瀕臨破產》》》上海年會公司《《《
宜昌三峽全通涂鍍板有限公司被譽為湖北省第二大民營企業,亦是宜昌市有史以來最大的招商項目。然而,這個號稱要在三年內產值達到700億元,建成全球最大涂鍍板生產基地的項目卻在投產3年后已走到破產邊緣。
梁士臣,三峽全通項目投資創辦人。這位曾經投資創辦了唐山中冶恒通而在其巨虧時金蟬脫殼的民營企業家似乎又在宜昌復制著一個近乎一模一樣的敗局。
逾3000員工無限期放假 90條生產線僅1條開工
10月25日,冷雨,長江岸邊宜昌市猇亭區經濟技術開發區。
一眼望不到邊際的巨無霸廠房整齊排列,占地超過4800畝,然而卻是人影稀少,冷冷清清。被塵土覆蓋的生產線靜靜在排列在空曠的車間,沒有開工的跡象。
從國慶節開始,三峽全通涂鍍板有限公司(簡稱三峽全通),這個宜昌市有史以來最大的招商項目開始陷入沉寂并不知何時到盡頭。
買好了南下的車票,晚上走,再見。留下這行字后,胡非(化名)退出了其已注冊了兩年的公司內部交流群,他是湖北宜昌三峽全通涂鍍板有限公司最早一批員工。復工希望不大,我們都另謀出路了,胡非告訴網易財經。
按照計劃,三峽全通項目總投資額為200億元,而目前已建成的前兩期工程即已完成投資近170億元。如若按擬定的時間表順利進行,第三期工程需在2013年年底投產。屆時,三峽全通將擁有1000萬噸涂鍍板產能,年產值達到700億元,將成為湖北最大的民營企業,以及全球最大的涂鍍板生產基地。
然而,未等到第三期工程開工,其即已走到了破產邊緣。
網易財經調查到,自10月10日開始,該公司已對90%以上、超過3000名員工進行長期放假處理,對于在假期中未辭職的員工,公司承諾將發放每月700元的基本生活費。在三峽全通目前已建成的全部工廠總共90條生產線中,僅留有1條生產線尚在生產。
能不能復工不確定,之前就已多次長期拖欠工資,大家對前景不抱希望。胡非表示。事實上,在網易財經截至發稿前聯系到的十余位員工中,無一例外均表示目前已返回家鄉計劃另謀其他工作。
現在鋼廠在升級改造,暫時停廠,三峽全通公司官方向網易財經表示。
三峽全通官方告訴網易財經,該公司近4000名工廠員工中,確實已有至少一半以上、超過3000人目前已放假。網易財經從該公司三個不同廠區員工中了解到,放假員工比例在90%以上,只留下幾個人看守廠房,三峽全通動力廠的多位員工告訴網易財經。
網易財經從三峽全通宜昌工廠多位員工以及該公司華東公司多個信源處核實到,在三峽全通目前已經完成開車的總共90條生產線(一期工程38條,產能320萬噸,二期工程52條,產能300萬噸)中,僅有第三車間中的一條鍍鋅生產線尚在開工,其他均已停產。
鮮花與紅地毯迎來的項目 政府提供保姆式服務
從招商到投產,在當地政府近乎偏執的服務熱情中,三峽全通有著匪夷所思的成長速度,而其亦被冠以宜昌速度。
該項目是宜昌歷史上建設速度最快的招商引資項目,從開工到首條生產線投產,總共只用了6個月。年生產能力320萬噸的涂鍍板一期工程,國內同行建設周期一般要3年半,全通只用了1年3個月;形成年生產能力1000萬噸,通常要7年半左右,全通計劃只用3年。武漢大學黨委書記李建2011年6月9日發表于《湖北日報》上的一篇文章中曾將三峽全通的上馬速度稱作全通現象,并鼓勵學習。
媒體報道顯示,梁士臣2008年年底到宜昌考察,時任宜昌市市委書記在得知這一消息后,在機場即以鮮花、紅地毯迎接,并在5日的考察中全程陪同服務。在此前,市委書記曾專程赴河北希望與梁士臣見面,但未能如愿。
5天后,我簽了意向性合作協議,梁士臣曾對媒體表示。但梁當時提出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即在當年的春節前需要完成兩千畝征地,若不能完成則不投資。然而,就是在這春節前的50天里,當地政府完成了征地1320畝、搬遷251戶、拆遷近10萬平方米的任務。
至今網絡上還能找到那些被征地的農民所發的投訴舉報材料。只是那些農民要是看到三峽全通今天的面貌,不知是該歡喜還是應該悲傷。
網易財經統計,宜昌市曾多達3次組織該市30余位市直屬機關負責人到三峽全通廠區現場辦公,要求為三峽全通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務,并多次組織各類機構赴三峽全通提供進廠服務。
政府的盛情服務背后,三峽全通兩次追加投資。網易財經了解,在最初的投資意向中,梁士臣簽署的的項目意向投資額為110億元左右,而后,其曾兩次追加投資額,先后跳躍至160億元及200億元投資額。
三峽全通項目的產能最終被確定為年產1000萬噸超薄涂鍍板,全部投產后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涂鍍板生產基地。對于宜昌市來說,這個項目將實現年產值700億元,可解決1.6萬人就業,稅收可達30多億元。
宜昌市的招商熱情也許從一開始就沒有注意涂鍍板產品的市場需求。近年來,涂鍍板是鋼鐵產業的投資熱點領域,產能過剩早已出現,而整個宏觀經濟的疲弱導致下游汽車、家電等重要客戶需求不足,最終拖累涂鍍板產品價格一直向下,對國內很大一部分民企涂鍍廠商造成空前影響。生不逢時的三峽全通也難逃厄運。
而在內部員工的討論中,三峽全通過于異常的擴張速度雖然建成了90條生產線,資金鏈卻難以承受重壓,不得不多次向銀行求助,另一方面則是不斷拖欠工人工資。
三峽全通投資人發跡于唐山 曾導演中冶恒通巨虧
三峽全通被外界所熟知,在于其幾乎為唐山恒通(現名中冶恒通)的一個復制品,兩者均為梁士臣投資創辦,而如今看來,兩者似乎也將有著同樣的命運。
如今早已全線停產,員工被遣散,廠子野草荒蕪的中冶恒通全稱為中冶恒通冷軋技術有限公司,為中冶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而其前身為唐山恒通涂鍍板有限公司,由梁士臣于2002年在唐山市海港開發區投資組建,廠區占地面積亦多達3000畝。
與如今的三峽全通一樣,其時的唐山恒通產品亦為涂鍍板,主要應用于家電、燈具、電腦機箱、鋼結構住宅和汽車行業等,亦號稱最大的冷軋機涂鍍產品生產基地 。
然而,2005年開始,其進行大跨步的產能擴張,資金鏈隨即面臨崩盤。據媒體報道,由于攤子鋪得太大,貸款利息負擔重,且行業已充分競爭,唐山恒通的財務狀況逐漸陷入困境。至2006年,恒通資金鏈緊張,曾拖欠員工工資達半年之久。
2007年,在一心欲摘下恒通包袱的梁士臣大力游說下,中冶集團重組唐山恒通。2007年9月,唐山恒通變身為中冶恒通,注冊資本16億元,中冶集團現金出資10.72億元,持股67%,而由梁士臣實際控制的唐山恒通精密薄板有限公司實物出資5.12億元,占股32%,梁士臣個人現金出資0.16億元,占股1%。
然而,自恃財力雄厚的中冶集團并未能讓中冶恒通起死回生,相反,中冶恒通限于越來越巨大的虧損。而在此時,2010年8月份,梁士臣個人以及其實際控制的唐山恒通精密薄板有限公司卻成功脫殼,全資退出,中冶恒通成為中冶恒通全資子公司。
中冶恒通自組建以來,由于生產線和生產設備改造未完成、債務負擔過重、財務成本過高、原材料價格上漲過快、金融危機沖擊等原因,造成公司的產品成本、運營成本過高、市場競爭能力下降,持續虧損。中冶集團公布說明稱。
數據顯示,自中冶集團2007年9月重組唐山恒通公司成立中冶恒通后截至2009年,中冶恒通虧損達46億元。 2010年年底,中冶恒通宣布全面停產;2011年6月開始,總共4237人員工與中近3000人簽 退廠協議,600人被直接裁員處理。
資金緊張,停產裁員,一切似乎又要在三峽全通身上上演。唯一不同的是,未來的接盤方是誰還不確定。今年7月份,由宜昌市政府邀請的包括寶鋼、華潤等央企考察團曾到三峽全通現場參觀考察,不知這次行程中是否包含另外的目的。
網易財經曾多次嘗試聯系梁士臣但無果,三峽全通公司工作人員也以領導不在為由拒絕回應有關疑問。三峽全通是否能走出困境?宜昌市政府將如何處置這個最大的招商項目?網易財經將繼續關注。
宜昌三峽全通涂鍍板有限公司被譽為湖北省第二大民營企業,亦是宜昌市有史以來最大的招商項目。然而,這個號稱要在三年內產值達到700億元,建成全球最大涂鍍板生產基地的項目卻在投產3年后已走到破產邊緣。
梁士臣,三峽全通項目投資創辦人。這位曾經投資創辦了唐山中冶恒通而在其巨虧時金蟬脫殼的民營企業家似乎又在宜昌復制著一個近乎一模一樣的敗局。
逾3000員工無限期放假 90條生產線僅1條開工
10月25日,冷雨,長江岸邊宜昌市猇亭區經濟技術開發區。
一眼望不到邊際的巨無霸廠房整齊排列,占地超過4800畝,然而卻是人影稀少,冷冷清清。被塵土覆蓋的生產線靜靜在排列在空曠的車間,沒有開工的跡象。
從國慶節開始,三峽全通涂鍍板有限公司(簡稱三峽全通),這個宜昌市有史以來最大的招商項目開始陷入沉寂并不知何時到盡頭。
買好了南下的車票,晚上走,再見。留下這行字后,胡非(化名)退出了其已注冊了兩年的公司內部交流群,他是湖北宜昌三峽全通涂鍍板有限公司最早一批員工。復工希望不大,我們都另謀出路了,胡非告訴網易財經。
按照計劃,三峽全通項目總投資額為200億元,而目前已建成的前兩期工程即已完成投資近170億元。如若按擬定的時間表順利進行,第三期工程需在2013年年底投產。屆時,三峽全通將擁有1000萬噸涂鍍板產能,年產值達到700億元,將成為湖北最大的民營企業,以及全球最大的涂鍍板生產基地。
然而,未等到第三期工程開工,其即已走到了破產邊緣。
網易財經調查到,自10月10日開始,該公司已對90%以上、超過3000名員工進行長期放假處理,對于在假期中未辭職的員工,公司承諾將發放每月700元的基本生活費。在三峽全通目前已建成的全部工廠總共90條生產線中,僅留有1條生產線尚在生產。
能不能復工不確定,之前就已多次長期拖欠工資,大家對前景不抱希望。胡非表示。事實上,在網易財經截至發稿前聯系到的十余位員工中,無一例外均表示目前已返回家鄉計劃另謀其他工作。
現在鋼廠在升級改造,暫時停廠,三峽全通公司官方向網易財經表示。
三峽全通官方告訴網易財經,該公司近4000名工廠員工中,確實已有至少一半以上、超過3000人目前已放假。網易財經從該公司三個不同廠區員工中了解到,放假員工比例在90%以上,只留下幾個人看守廠房,三峽全通動力廠的多位員工告訴網易財經。
網易財經從三峽全通宜昌工廠多位員工以及該公司華東公司多個信源處核實到,在三峽全通目前已經完成開車的總共90條生產線(一期工程38條,產能320萬噸,二期工程52條,產能300萬噸)中,僅有第三車間中的一條鍍鋅生產線尚在開工,其他均已停產。
鮮花與紅地毯迎來的項目 政府提供保姆式服務
從招商到投產,在當地政府近乎偏執的服務熱情中,三峽全通有著匪夷所思的成長速度,而其亦被冠以宜昌速度。
該項目是宜昌歷史上建設速度最快的招商引資項目,從開工到首條生產線投產,總共只用了6個月。年生產能力320萬噸的涂鍍板一期工程,國內同行建設周期一般要3年半,全通只用了1年3個月;形成年生產能力1000萬噸,通常要7年半左右,全通計劃只用3年。武漢大學黨委書記李建2011年6月9日發表于《湖北日報》上的一篇文章中曾將三峽全通的上馬速度稱作全通現象,并鼓勵學習。
媒體報道顯示,梁士臣2008年年底到宜昌考察,時任宜昌市市委書記在得知這一消息后,在機場即以鮮花、紅地毯迎接,并在5日的考察中全程陪同服務。在此前,市委書記曾專程赴河北希望與梁士臣見面,但未能如愿。
5天后,我簽了意向性合作協議,梁士臣曾對媒體表示。但梁當時提出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即在當年的春節前需要完成兩千畝征地,若不能完成則不投資。然而,就是在這春節前的50天里,當地政府完成了征地1320畝、搬遷251戶、拆遷近10萬平方米的任務。
至今網絡上還能找到那些被征地的農民所發的投訴舉報材料。只是那些農民要是看到三峽全通今天的面貌,不知是該歡喜還是應該悲傷。
網易財經統計,宜昌市曾多達3次組織該市30余位市直屬機關負責人到三峽全通廠區現場辦公,要求為三峽全通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務,并多次組織各類機構赴三峽全通提供進廠服務。
政府的盛情服務背后,三峽全通兩次追加投資。網易財經了解,在最初的投資意向中,梁士臣簽署的的項目意向投資額為110億元左右,而后,其曾兩次追加投資額,先后跳躍至160億元及200億元投資額。
三峽全通項目的產能最終被確定為年產1000萬噸超薄涂鍍板,全部投產后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涂鍍板生產基地。對于宜昌市來說,這個項目將實現年產值700億元,可解決1.6萬人就業,稅收可達30多億元。
宜昌市的招商熱情也許從一開始就沒有注意涂鍍板產品的市場需求。近年來,涂鍍板是鋼鐵產業的投資熱點領域,產能過剩早已出現,而整個宏觀經濟的疲弱導致下游汽車、家電等重要客戶需求不足,最終拖累涂鍍板產品價格一直向下,對國內很大一部分民企涂鍍廠商造成空前影響。生不逢時的三峽全通也難逃厄運。
而在內部員工的討論中,三峽全通過于異常的擴張速度雖然建成了90條生產線,資金鏈卻難以承受重壓,不得不多次向銀行求助,另一方面則是不斷拖欠工人工資。
三峽全通投資人發跡于唐山 曾導演中冶恒通巨虧
三峽全通被外界所熟知,在于其幾乎為唐山恒通(現名中冶恒通)的一個復制品,兩者均為梁士臣投資創辦,而如今看來,兩者似乎也將有著同樣的命運。
如今早已全線停產,員工被遣散,廠子野草荒蕪的中冶恒通全稱為中冶恒通冷軋技術有限公司,為中冶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而其前身為唐山恒通涂鍍板有限公司,由梁士臣于2002年在唐山市海港開發區投資組建,廠區占地面積亦多達3000畝。
與如今的三峽全通一樣,其時的唐山恒通產品亦為涂鍍板,主要應用于家電、燈具、電腦機箱、鋼結構住宅和汽車行業等,亦號稱最大的冷軋機涂鍍產品生產基地 。
然而,2005年開始,其進行大跨步的產能擴張,資金鏈隨即面臨崩盤。據媒體報道,由于攤子鋪得太大,貸款利息負擔重,且行業已充分競爭,唐山恒通的財務狀況逐漸陷入困境。至2006年,恒通資金鏈緊張,曾拖欠員工工資達半年之久。
2007年,在一心欲摘下恒通包袱的梁士臣大力游說下,中冶集團重組唐山恒通。2007年9月,唐山恒通變身為中冶恒通,注冊資本16億元,中冶集團現金出資10.72億元,持股67%,而由梁士臣實際控制的唐山恒通精密薄板有限公司實物出資5.12億元,占股32%,梁士臣個人現金出資0.16億元,占股1%。
然而,自恃財力雄厚的中冶集團并未能讓中冶恒通起死回生,相反,中冶恒通限于越來越巨大的虧損。而在此時,2010年8月份,梁士臣個人以及其實際控制的唐山恒通精密薄板有限公司卻成功脫殼,全資退出,中冶恒通成為中冶恒通全資子公司。
中冶恒通自組建以來,由于生產線和生產設備改造未完成、債務負擔過重、財務成本過高、原材料價格上漲過快、金融危機沖擊等原因,造成公司的產品成本、運營成本過高、市場競爭能力下降,持續虧損。中冶集團公布說明稱。
數據顯示,自中冶集團2007年9月重組唐山恒通公司成立中冶恒通后截至2009年,中冶恒通虧損達46億元。 2010年年底,中冶恒通宣布全面停產;2011年6月開始,總共4237人員工與中近3000人簽 退廠協議,600人被直接裁員處理。
資金緊張,停產裁員,一切似乎又要在三峽全通身上上演。唯一不同的是,未來的接盤方是誰還不確定。今年7月份,由宜昌市政府邀請的包括寶鋼、華潤等央企考察團曾到三峽全通現場參觀考察,不知這次行程中是否包含另外的目的。
網易財經曾多次嘗試聯系梁士臣但無果,三峽全通公司工作人員也以領導不在為由拒絕回應有關疑問。三峽全通是否能走出困境?宜昌市政府將如何處置這個最大的招商項目?網易財經將繼續關注。